有一些寫作的人,他把作品看得比自己的名氣更重要。我喜歡這樣的寫作者。他並不拍攝看起來帥氣或美麗的照片放在封面上,他也不在書上列舉他的星座血型、興趣嗜好;尤其他一點都不急著告訴讀者他做過什麼驚人的事蹟。你可能不記得他的名字,但聽人提起他所寫的書,你會說:「我知道。」

就是這樣,當我提起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(大塊)這本書,你可能會說「我知道」;但你看到米奇.艾爾邦(Mitch Albom)這名字,未必馬上認出他是誰。

米奇.艾爾邦1997年寫出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,此書在台暢銷七十多萬冊,在全球銷售超過一千萬冊。七年後,他有了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》(大塊);又過三年,出版《再給我一天》(大塊)。他不多產,也不多話:在這三本書上,他只提供了最基本的作者介紹,合計不到一百個字。

2009年9月底,米奇.艾爾邦將出版新書《一點小信仰》(大塊)。這一次,他描寫兩個在「信仰」這條路上得到功課、啟發與磨練的人物。在這本新書裡,讀者會看到米奇.艾爾邦作品的特質:宛如回憶畫面一般的情節剪接,在輕盈的節奏之中散發出溫暖的氣息,一段接一段、一頁接一頁,漸漸蓄積出厚度,他筆下那些彷彿鄰居一般可親的人物,面貌漸漸清晰,身形變得立體,並且散發出體會了生命苦樂之後才具有的智慧。>>想看更多,就點這裡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wen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