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玉蕙常開玩笑說:「我永遠都趕不上母親的勤奮、努力;而從現況看來,我的女兒也比不上我當年的吃苦耐勞;台灣競爭力的日益薄弱,從我們母女三代的表現可見一斑。」

女兒與母親經常出現在廖玉蕙的文章中,十四年前的《如果記憶像風》(九歌)寫女兒在校園遭遇霸凌,至今讀來依然痛徹心扉。2006年,她以「專制的君主」形容母親在廚藝上的自信與強悍,然而年老與體弱逼著專制的君主退出她的戰場,她感慨:「在進不去廚房之後,也宣告轉不回客廳」,興起要為母親寫一本書的念頭,記下她精彩的一生。

四年前大年初三,一生不肯屈服的母親撒手人寰,她悲慟、愧疚、不甘心,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寫下「在雨中狂奔」「第五十四頁」「遠方」等文,每當晚上七點她習慣性撥電話到台中,才驚覺母親已經不在了,悲傷的情緒如影隨形,以前打電話回家,母親總是不厭其煩的重複著:「什麼時陣回來?」她也是不假思索的回答:「最近較忙,等過一陣子再講吧。」電話那頭輕輕的嘆息,再也聽不到了。

有一天黃昏,下課出來,看著廣闊的天空,燕子一一歸隊,她開始領悟生命總有一定的方向,母親的走,命中注定,她該放下了,這一放,就是兩年。直到2010年初春,一直懸在心上為母親寫一本書的想法再度浮上心頭:「我欠媽媽一個說法」。就這樣文章一篇篇出爐,收在當初隨手取下的檔案夾「後來」,結集出書時她才領悟到這檔名預示:「母親沒有了後來」,所以她致力留下母親的「過去」,以走出自己幾乎再也沒有力氣承擔的「後來」。>>看更多,就點我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wen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